进入主菜单

转到正文

常设展示

  • 第一展厅
  • 朝鲜时代的 首尔
    1392~1863

    建立500年王都

  • 与首都汉阳的建设相关的展览场景
  • 首都汉阳的建设

    1394年定汉阳为新都。新都建设遵循了韩国的传统、风水地理和儒教思想。根据韩国城郭传统,依山势建都城,内部按照《周礼》〈考工记〉记载的左祖右社理论,与宫殿一同修建了宗庙和社稷。首都城郭沿白岳山等内四山山脊修筑,并完成了与平地部分的连接。国王的宫殿建于白岳山山麓的风水宝地,左边是祭拜祖先的宗庙,右边是祭祀土地神、粮食神的社稷。六曹等主要行政机构设在宫殿前面,市廛建在横贯东西的大道路边。朝鲜王朝之都汉阳是充分考虑了昔日传统和儒教合理性而建的首都。

  • 与汉阳的変化相关的展览场景
  • 汉阳的変化

    壬辰倭乱和丙子胡乱使朝鲜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大战乱之中。全国的生活基础设施以及社会、经济体制完全崩溃,国家蒙受了巨大的损失。首都汉阳因七年的壬辰倭乱,宫殿和宗庙、大部分官厅和市廛行廊、民间住宅等城市基础设施,因掠夺和火灾而化为灰烬。壬辰倭乱结束后,在宣祖和光海君时期,重建宗庙和昌德宫等城市设施,以恢复王都威容。但战后混乱尚未平息,又因与明清的外交问题,发生了丙子胡乱。虽然战乱期间很短,但由于朝鲜王朝的败北,以昭显世子、凤林大君为首的王族和五十万名良民被扣为人质等,损失极为惨重。在历经两次战乱之后,朝鲜王朝为了重整国家,在政治、社会、经济等各方面,将现有的国家运营体制作了全盘的调整等,迎来了新的变化。

  • 与汉阳的繁荣相关的展览场景
  • 汉阳的繁荣

    朝鲜王朝前期汉阳是王与高官居住的王都, 直到17世纪后半叶,才从王都发展为商业城市。 17世纪后期,因三南地方施行大同法、流通金属货币等,使得商品货币经济在汉阳渐趋发达,当时大部分的买卖皆以货币为媒介进行交易。特别是在汉阳,人们可以靠劳动力换取金钱。由于只要付出劳力便能维持生计,所以吸引了大量没有专门技术或财产的人涌进城里。18世纪后期,商业发展突飞猛进,担当水上交通要地的麻浦、西江、龙山等京江的主要港口,也一跃成为引领商业发达的中心地带。不仅是商业,向王室与两班士族提供奢侈品的金坊、银坊、玉坊等民营手工业也在蓬勃地发展。汉阳的人口因此大幅增加,其中商人、手工业者与雇工占据了人口绝大多数。

  • 与汉阳都城内的村相关的展览场景
  • 汉阳都城内的村

    朝鲜王朝时代,汉阳的城市空间以汉阳都城为基准,分为都城内和都城外城底十里区域。在汉城府的行政编制上,都城内外地区设有东部、西部、南部、北部、中部的五部。但是汉城府的正式行政区域却与五部不同,都城内以地势和水系为中心,分为北村、南村、中村、东村、西村(上村)、下村等地区。白岳山下的景福宫和昌德宫之间地区为北村,南山北侧山麓为南村,广通桥到宗庙前孝经桥的开川(清溪川)两岸地区为中村,景福宫西侧的开川上游地区为西村(上村),孝经桥到五间水门的开川下游地区为下村,骆山西侧山麓为东村。这些地区根据自然景观、地理条件、居住者的身份特征,各自有着不同形态的地区文化。

  • 与都城外的汉阳,城底十里相关的展览场景
  • 都城外的汉阳,城底十里

    朝鲜王朝时代的汉城府管辖都城内和城外约十里(约4公里)的地区。在朝鲜王朝前期城底十里没有多少人居住,但到了朝鲜王朝后期,整个人口中约百分之五十的人住在城外。麻浦、龙山、西江等地是商业中心区,东大门外的往十里、箭串坪等地是种植蔬菜的近郊农业中心区。朝鲜王朝后期,汉阳从王都转变为商业城市,城外的城底十里,就是具有这种象征性的空间。